快捷搜索:  

长三角各地劈头“卷”大学(University)

"长三角各地劈头“卷”大学,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

最近,经培育部同意,长三角有多所学院更名为大学(University),分别是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University)、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University)、浙江科技(Technology)学院更名为浙江科技(Technology)大学(University)、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University)。尤其是合肥,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省会大学(University)。

长三角出了名地重视培育,而这几年,终于“卷”到了本地高校实力层面。

“两超”格局

长三角向来是国内培育重点地区,高校数量接近全国的20%,其中37所长三角高校出现在2022年培育部发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上,占总数的25%。我国首个由顶尖大学(University)组成的九校联盟(即C9)成员中,长三角高校占比过半。

不过,长三角的高校虽然多,但名校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南京,这两个城市双一流高校数量均达到13所;整个长三角地区部属高校共22所,上海和南京分别为9所和8所,在地区内形成了实打实的“两超”格局。

在“两超”之下,哪怕是第二梯队的杭州、合肥,高校实力也多少显得不够看。杭州有28所本科高校,但仅有浙江大学(University)和祖国美术学院2所双一流高校。拥有19所本科高校的合肥,也仅有3所双一流高校。余下城市中,苏州、宁波、徐州、无锡几座城市均仅有1所双一流高校。

此外,作为省会和经济(Economy)万亿城市的合肥在高校资源上也有不少焦虑。尽管“风投之城”这几年的经济(Economy)发展突出,但在高校资源上仍算不上强。

动作频繁

和其他地区不同,长三角现在“卷”的,不是从头新建一所高校,而是想方设法新增一些办学层次更高、科研实力更强的高校、研究院等科研培育机构。

在这件事上,苏州做得最早。早在2007年,祖国国人大学(University)苏州校区就成立了,两年后正式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Students)。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苏州的异地分校和研究院等机构渐渐多达20家以上,并且多是985高校如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哈工大等。

近几年,苏中苏北、安徽的多个城市的相关动作则更为频繁。

最典型的如南通。2021年南通与上海交大成立南通基地、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University)成立南通研究院,2023年12月又与东南大学(University)签约建设南通校区,建设海洋高等研究院等。

淮安、连云港也在积极开展与省内高校的校地合作可能异地办学。2023年以来,淮安市行政部门与南京师范大学(University)、淮阴师范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北结对共建高校。此前2021年淮安与南京理工大学(University)签约合作建立盱眙校区。2023年11月,连云港则与南京师范大学(University)签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地方海洋经济(Economy)、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在安徽,除了合肥、蚌埠有学院经批准升级为大学(University),合肥还新设了公办性质、招收本科生的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合肥都市圈内的滁州在2023年5月还与安徽大学(University)合作设立了异地的滁州研究院。

争夺升级

不过,如今要参与高校争夺战的城市可能许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多挑战。

一所高质量大学(University)的建设需要漫长的实力积淀和发展过程,“从0到1”创立高校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并不适合大部分城市。因此更常见的仍是引进异地高校开展合作、本地院校转设升级等。这意味着,对于想要突围高校资源的长三角城市来说,强校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另一条本地院校转设升级的路子也并不好走。

从培育部官网上公布的近20年来长三角地区转设升级的院校来看,大多集中在本身院校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如上海近20年来有8所院校转设升级为大学(University),杭州有10所本地院校达成转设升级,此外南京也有4所院校达成升级。

相较之下,近两年苏北、安徽有不少城市希望(Hope)升级本地院校的申请都处于搁浅状态。如2023年安徽滁州、芜湖分别希望(Hope)升级本地的安徽科技(Technology)学院为安徽科技(Technology)大学(University)、皖南医学院为皖南医科大学(University)均暂未通过审批。

面对挑战,长三角各地发展高校的态度仍然十分坚定。

在江苏省的“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提到“优先支持苏中苏北地区规划设置高等院校”。省内高校资源最丰富的南京就在持续向省内多个城市输出新校区,包括前文提到的东南大学(University)南通校区,南京师范大学(University)与淮安、连云港的合作,等等。

安徽的思路则是先把合肥做大做强,与省内高校深入合作。《安徽省“十四五”培育事业发展规划》则提到:“支持安徽师范大学(University)、安徽理工大学(University)、安徽财经(Finance)大学(University)在合肥建立高等研究院。重点建设8所特色高水平大学(University)和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9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University)和一批品牌应用型专业。”

浙江的“十四五”培育规划提出要到2025年新增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新增引进5所国内著名高校在浙办学。

更加激烈的竞争也考验着各地如何将产业经济(Economy)和科教、人才的承接发展更好地匹配,探索更加有益的高校建设与发展模式并充分落实。

长三角各地开始“卷”大学(University)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940) 踩(26) 阅读数(4166)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